外媒:美国把大疆事情闹大了
大疆创新全球最大也是最知名的无人机公司,其产品在应用于多个领域。然而,大疆在美国遭遇了一场失败的专利诉讼。美国航空航天企业德事隆集团(Textron Inc)指控大疆侵犯了其两项专利,涉及无人机的目标跟踪和避障技术。经过多年的诉讼,美国得克萨斯州联邦法院陪审团最终判定大疆故意侵权,并判决其赔偿2.79亿美元。
【资料图】
对此大疆表示强烈反对,并称将用所用可能的方式捍卫其合法权益。大疆认为,德事隆是军用直升机公司,而大疆是民用无人机公司,所生产的产品完全不搭边。并且,德事隆本次用来诉讼的核心专利是大疆早在2009年就已经使用了的相关技术,而德事隆对此项专利的申请时间是2011年。
那么,德事隆为什么要起诉大疆呢?这是否反映了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打压和围堵?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这样的“专利陷阱”呢?
德事隆集团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罗德岛州的跨国企业,主要从事航空航天、防务、工业和金融等领域的业务。其旗下有多个子公司,其中就包括本次起诉大疆的公司Testron Innovations,而Testron Innovations主要从事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研发和生产。
根据美国专利备案记录,德事隆于2011年对“自动悬停控制”技术提出专利申请,2015年获得批准。而对“远程跟踪控制”技术的专利申请则是在2016年提出,并于2020年获得批准。
然而,这两项专利并没有被德事隆用于任何消费级的民用无人机产品上。相反,德事隆主要为美国军方提供军用设备。而大疆则是一家以民用无人机为主要业务的公司,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0%。
那么,德事隆起诉大疆的原因是什么呢?德事隆想借助美国近年来不断上升的反华情绪,通过诉讼获取赔偿以此进行不当牟利,并试图阻碍大疆在美国市场的发展。
据《环球时报》报道,在此次专利庭审中,德事隆方一直试图利用与专利侵权案无关的信息影响陪审团的判决,例如强调大疆是一家中国公司,已被美国政府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等。而美国媒体ABOVE THE LAW也评论称,从陪审团的角度来看,德事隆作为美国军方关键供应商的身份无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。又有其他外媒称:美国把事情闹大了!
这种做法实质上是一种“专利陷阱”。所谓专利陷阱,就是指一种通过恶意申请获取他人技术相关的专利,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诉讼或索赔的行为,目的是为了阻碍、排除竞争对手,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或市场优势。
此前,包括华为在内的很多中国企业在美国及国际上也遭遇过类似的“专利流氓”式诉讼。例如,2019年2月15日,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朴次茅斯的Innovative Foundry Technologies LLC.(简称”IFT“) 提出的投诉。该公司指控步步高、vivo、OPPO、一加、海信、TCL、联发科等众多相关企业对美国出口、及在美国进口和在美国销售的该产品侵犯了其多项专利权。
面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在美遭受不公平待遇,中国企业该用什么样的办法应对呢?
首先,中国企业需要加强自己在海外市场的专利布局和维权能力。这意味着中国企业不仅要在自己掌握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,在中国申请并保护自己的专利权益,还要在海外重要市场提前布局并积极申请相关专利,并及时监测和处理可能存在的侵权行为。
其次,中国企业需要积极寻求所有可能的方式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。这意味着中国企业不仅要充分准备证据和论据,在法庭上与对方进行充分辩论和交锋,并争取公正合理的判决结果,还要根据情况选择是否提起上诉或反诉,并寻求其他可能有助于解决纠纷或化解危机的途径。
最后,中国企业需要整体思考如何在当前不稳定的地缘政治局势中,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,保持自己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和技术创新能力。这意味着中国企业不仅要关注自身发展和问题解决,并与其他同行进行合作和沟通;还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规则制定,并推动建立一个公平、开放、透明、非歧视性、基于多边主义和互利共赢的国际秩序和贸易体系。
美国的这种行为非但不会将中国企业打倒,还会激励中国企业勇敢对抗挫折积极应对挑战的决心和勇气,更会让中国企业掌握如何应对这种“专利流氓”的方法和举措,因此,美国的确是把事情闹大了!
总之,大疆在美国遭遇的“专利陷阱”事件,不仅是一场专利诉讼的纠纷,也是一场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和博弈。中国企业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,就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,既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,又要坚持自己的创新发展。只有这样,才能在全球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,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福祉做出贡献。